奮達鐵律是奮達科技企業文化的體現,而奮達科技推行的IPD(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, 集成產品開發)文化建設,也是奮達科技企業文化的一部分,它們相輔相成,相得益彰,擁有共同的文化精神內核。下面就從奮達鐵律的第17條“杜絕山頭主義”,來剖析下IPD如何從流程、組織、績效等方面,來推進這條奮達鐵律執行和落地的。
一、建設端到端的流程,通過流程打破部門墻
IPD致力于建設端到端的流程,即建設從“客戶需求”端出發,到“客戶滿意”端結束的“集成產品開發”流程。這個流程不再是歸屬某個領域、某個部門所有,而是橫向貫穿了市場、研發、制造、采購、質量、財務、銷售、服務等各個部門,它要求各領域各部門要協同配合,按流程要求協同做事,建立起“王在法下”的理念和意識,各領域對流程負責(流程就是“法”),而不是對主管負責,即使管理者也要遵守流程要求,按流程辦事。項目團隊成員在項目中的職責和權利是流程賦予的,而不是主管賦予的。
IPD流程的這種特點,可以有效打破部門墻,讓各領域各部門“力出一孔”,大家擁有共同的流程績效目標、共同的價值追求,以及共同的核心利益,各部門不再是為部門利益而努力, 而是為企業的整體利益、項目和產品的總體成功而努力。
二、建設跨部門的橫向團隊,通過組織打破部門墻
IPD的組織建設,是沿著IPD流程建設橫向團隊,由于IPD流程是跨部門的,那么IPD組織也應該是跨部門的。IPD組織中最核心的兩個團隊就是IPMT(集成產品管理團隊)和PDT(產品開發團隊),這兩個團隊都是橫向的跨部門團隊。
現在奮達科技各個事業部都已經建立了IPMT和PDT,各領域的代表都在一個團隊里,團隊擁有共同的組織目標、共同的績效指標(團隊KPI),大家的利益一致,通過利益捆綁激發組織活力,讓大家“利出一孔”。在這些跨部門團隊中,能夠做到某個部門的局部利益,讓位于公司的整體利益。管理方法論中早已指出:“只有局部不是最優,才能達到總體最優”。因此,為了企業整體利益,某些部門可以,也應該做出妥協。只有項目和產品整體成功了,公司達到最優了,整個蛋糕才能越做越大,各個部門也才能分得更大的利益。這種思想,通過跨部門團隊IPMT和PDT的組織建設,得以貫通和執行落地。
三、建設以責任結果為導向的績效文化,通過績效激發組織活力
IPD的績效管理要求組織內部不能論資排輩,要建立公平的價值評價體系,就是建設以責任結果為導向的績效管理文化。不以能力、素質、資歷、學歷為導向,不承認“茶壺里的餃子”,一切看責任結果,看績效輸出。搞小團伙、搞獨立王國等行為都無益于自己績效的輸出,沒有績效結果,績效評價就不會好,無論學歷多高,資歷多老,都只看責任結果。
那么IPD是如何建設以責任結果為導向的績效管理文化的?
首先,要求橫向跨部門團隊的權力大于縱向職能部門的權力,即建設“強矩陣”的組織體系。各職能部門轉變為能力中心,成為產品成功的支撐部門,為項目提供炮火;而項目團隊是一線的戰斗部隊,他們聽得見炮火,讓他們擁有決策權,以便讓團隊行動更靈活、決策更高效、方法更得當,這樣項目就最有可能打勝仗!
其次,PDT經理對項目團隊成員有績效考核權,而不再由傳統的職能部門對項目成員考核。項目成員的績效指標和項目的成功強相關,而不再以傳統的部門KPI為績效指標。這樣就避免職能部門為了部門利益,對項目進行不良干擾,也避免某個職能部門拒絕和其他部門協同合作,形成“獨立王國”。
IPD這種只看責任結果的績效管理模式,有效地把個人利益和項目整體利益,以及企業的整體利益捆綁在一起,從而激發團隊的組織活力,讓大家明白,只有團隊協作,只有共同努力讓產品成功了,企業成功了,個人才能獲得利益、個人才能獲得成功。
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,奮達科技通過IPD的落地實施,實際是在不斷地倡導和實踐奮達鐵律所要求的企業文化內容,IPD的核心思想契合奮達鐵律的要求,IPD的文化建設其實和奮達鐵律相輔相成,它符合客戶利益、符合企業利益,也本質上符合我們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。